生產三部曲之三:這樣用力對不對?
- 文/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研究所高美玲教授
- 本文轉載自生動盟
本系列前兩篇:[生產三部曲之一:怎樣的姿勢比較好? ]
「深呼吸、閉氣、用力!」
在各種電影戲劇裡,常看到產婦憋氣脹紅了臉,彷彿要擠出宿便那樣用力的擠出孩子,現實世界裡的產房,也有不少產婦歷經陣痛的折磨後,早已忘記產前學習的各種呼吸、用力方式,只能隨著醫護人員的指示用力,如果遲遲生不出來,產婦可能被冠上「不會用力」、「用錯力」,最後改以剖腹產或用器械協助分娩。
常聽說的「憋氣用力」可能不是最佳方法
通常在子宮頸完全擴張後,產婦常被教導以「深呼吸、閉氣、盡可能的閉聲門用力」(或稱 Valsalva maneuver,憋氣用力法)。然而,文獻指出:憋氣用力法會導致產婦的血管收縮及舒張壓力變大,尤其長的深呼吸、閉氣,會使腹內壓及腹主動脈壓增加,反而造成產婦回心血量下降、胎盤的灌流減少,可能導致新生兒酸血症,且降低胎兒的血氧,進而導致胎心率下降、胎兒窘迫(下圖)。
Thomson(1995)的研究也發現,第二產程時間長短對新生兒的影響不大,用力的方式卻有明顯的影響,採 Valsalva用力法,會使新生兒臍帶血的 pH值較低,因此目前的實證研究都不鼓勵採延長吸氣、閉氣的方式用力。
配合「延遲用力」,開聲門用力較不易受傷
在上一篇我們提到第二產程時應該「延遲用力」,等到婦女出現弗格森反射 (Ferguson’s Reflex) 時再用力。所謂弗格森反射是指隨著寶寶通過子宮頸進入陰道,對組織造成的張力會經由母體神經荷爾蒙系統的傳遞,引發規則有力的收縮,讓母親有自發想用力的感覺。在婦女出現不自主想迫切的感覺時,有七成五會伴隨呼氣,其中有一半的產婦會自然地發出聲音,這時可以依照本能,以低吟方式(或是發出「ㄆㄚ」聲)、吹氣的方式,將寶寶慢慢的「呼出」。沒錯,寶寶應該不是「用力」娩出,而是應該用最小的力氣(小到單單僅有宮縮的力氣)娩出,如此就不容易導致會陰的撕裂傷。
憋氣用力也容易導致婦女的骨盆底肌肉受傷、骨盆底肌肉群及韌帶鬆弛,進而造成日後的壓力性尿失禁、子宮脫垂等問題。Schaffer(2004)研究 128 位初產婦,有 67 位採憋氣用力,61 位以發出自然聲音的用力法(稱為開聲門用力法),在產後三個月測試骨盆底肌肉的壓力,結果發現如果允許產婦依照自己舒適的方式用力且自然發聲時,日後骨盆底受傷害的可能性比較低1。因此,比起憋氣用力,醫學實證研究更建議採開聲門的方式用力。
生產三部曲總結
綜合前兩篇文章《生產三部曲之一:怎樣的姿勢比較好?》《生產三部曲之二:現在可以用力了嗎?》醫學實證已經說明,產婦應該視情況採取蹲姿、直立等多變的生產姿式,而非制式化的平躺用力。且若等到產婦有想用力的感覺時才教導用力,並順著產婦的感覺出聲用力,而不是刻意教導產婦閉氣用力,不但可以減少產婦不當施力的比率,也可縮短產科照護者教導產婦用力的時間。
目前國內產科照護者對於第二產程的照護並未十分重視,當胎兒生不下來時,常被認為是胎兒過大、產婦不會用力、或是用錯力,然後改以剖腹產或用器械協助分娩。或許我們該先省思,目前國內第二產程的照護方式與 WHO 及許多研究的建議都不同,例如用力的時間點、用力的方式、用力的姿勢。畢竟產科照護者對產程進展的評估與照護方式,對產婦的生產過程將造成不可逆的影響,我們也期待,每一個即將迎接新生兒的家庭,都能充分吸收各種生產知識,了解生產過程的變化,這才是給寶寶最重要的出生禮物。
參考資料
- Beyono C, J Obstet Gynaecol Br Commonw 64(6): 815-820, 1957
- Thomson, A. M. (1995). Maternal behaviour during spontaneous and directed pushing in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ur.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, 22(6), 1027-1034.
- 本文轉載自生動盟,原文為《生產三部曲之三:我這樣用力對不對?》
留言列表